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表现症状

 

 

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,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,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,使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,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、骨骼变形、出现合并症,乃至死亡等问题,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,甚至缩短寿命,增加国家及家庭财力与人力负担。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症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保健课题。

 

病因

 

1.继发性骨质疏松

 

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。如慢性疾病:慢性肾功能衰竭、胃切除、肠改道、钙吸收不良综合征、多发性骨髓瘤等;内分泌疾病:高泌乳素血症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、糖尿病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。医源性因素:长期应用抗癫痫药、含铝抗酸剂、服用过量甲状腺素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(GnRH)激动剂等。

 

2.绝经后骨质疏松

 

3.是多因素性疾病,遗传、生活方式、营养等均与发病有关。

 

具有以下高危因素者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:白人及亚洲妇女、骨质疏松症家族史、或具有影响骨量的特殊基因的妇女、钙摄入不足、缺乏体力活动、大量吸烟及饮酒、早绝经或绝经前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者。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,取决于其骨峰值及其骨丢失的速度,骨峰值高及(或)骨丢失慢者,不易发生,骨峰值低及(或)骨丢失快者容易发生。

 

临床表现

 
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发生的疾病,在没有发生骨折之前,往往没有任何症状,一旦发现驼背、身材变矮、或骨痛时,常常已经发生了骨折。因此,不能用临床症状进行诊断,疼痛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。

 

1.骨痛骨质疏松的骨痛,通常是因小梁骨发生微骨折,当体位变动时肌肉及韧带牵拉引起,故可发生起坐痛、前屈后伸痛、行走痛、翻身痛及卧位痛等。通常用四级评分法反应疼痛程度,0分为无痛,1分为有时疼痛,2分为经常疼痛,但能忍受,3分为疼痛难忍,并影响工作及生活。

 

2.驼背或身材变矮当脊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时出现。

 

3.局部压痛或叩击痛其特点是不伴随局部红肿及发热。

 

根据以上临床表现,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可以在骨质疏松早期即做出诊断。更多相关阅读:围绝经期妇女70%有更年期症状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骨质疏松 绝经妇女 绝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