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8成的女性都有经前综合症的困扰

 

 

许多女性在来“大姨妈”之前比较容易受到“经前期综合症”(PMS)的困扰,特别容易发飙或者掉眼泪。这并非她们性格脆弱,而是体内神经递质和性激素定期发生波动的结果。专家提醒,有病得治,PMS可以从调节生活方式开始,严重者吃药就能有效控制症状。

 

八成女性出现过至少一种PMS症状。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估计,全球女性人口中有5.8%患有PMS,80%有月经的女性出现过至少一种PMS症状。经前期综合征又称经前紧张症,是一系列与女性月经周期有关的情绪症状,一般在月经来潮之前的10天、一周或数天发作,恰为排卵后的“黄体期”,在来潮后症状就会消失。这些患者可长年在固定的那几天出现同样程度的症状,以易怒、紧张、抑郁最为常见,有的人还有焦虑、失眠、头痛、疲劳、敏感等。有的人还有躯体症状,如乳房痛、腹部与下肢浮肿等。

 

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王德民介绍说,国内育龄期妇女PMS的发病率为3%~8%。PMS患者可出现失眠、情绪低落、经常无缘无故哭泣,还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,如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涣散,令工作效率下降。英国妇产科医师凯瑟琳·道尔顿表示,PMS令患者每月有一次自杀冲动或打孩子的行为。还有调查显示,有PMS的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,离婚率也较高。

 

怀疑自己有PMS的患者需要连续记录两个周期的症状,还要排除不是贫血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进食障碍等的症状恰好在“大姨妈”之前发生。一些偏头痛、癫痫、避孕药的副作用等问题也可能在月经之前变得严重,但不属于PMS。

 

PMS病因尚不明确,但研究证实其不仅是“心病”。过去,PMS曾被当成是女同胞们主观臆想出来的问题,与社会、文化、家庭、心理等“软因素”有关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·塔夫里斯认为,女性知道PMS这种病之后,就会说自己有PMS的症状,特别是在愤怒和悲伤的时候。王德民称,家庭关系紧张(特别是家暴受害者)、经济负担过重(特别是贫困者)、家务劳动繁重、文化素质低等人群的PMS发病率比较高。以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为例,其认知能力相对较弱,处理人际问题不够灵活,就容易在月经来临前生闷气或者想不开。

 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经前综合症 经前不适 月经不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