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7-30 10:38:00
中医则认为,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起居失宜、劳累过度,或气血耗伤等原因,致使人身卫外功能降低,从而感受外界风邪所致。在妇科疾病中,有些妇女的感冒症状常常在月经来潮前或经行期间出现,月经干净后即逐渐缓解。
这种病症,称之为"经行感冒",也称"触经感冒"。如明代医学家岳甫嘉《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》说:"妇人遇经行时,身骨寒痛,手足麻痹,或生寒热,头痛目眩,此乃触经感冒。"
经行感冒在临床并不少见,其特点是,每至经期必发病,经后则逐渐缓解。如果只是经期偶患感冒,并非每月必见的,即不属于本病。此外,经行头痛或身痛,虽然也有周期性发病的特点,但不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恶寒发热的表现,因而也不属于经行感冒的范畴。
经行感冒的发病机理,总的来说与内科的感冒病大体相同,但因与月经周期有关,故而又有其自身的特点。一般说来,大凡平素体质较弱、腠理疏而不密者,当经行期间,由于血液下注,气随血泄,以致体力益虚,卫气不固,故而易为风邪侵袭而发病。《内经》说:"肉不坚,腠理疏,则善病风。"就是这个意思。"腠理"乃是指肌肉皮肤的纹理。中医还认为,风是六淫之首,"百病之始",常可兼夹其它外邪犯人。如风夹寒则为风寒感冒,夹热则为风热感冒。另外,也有因平日感受风邪未即发病,邪气潜伏于肌腠之间,称为"伏邪"。当月经来潮,卫气虚弱时,伏邪乘虚发难,于是引起感冒症状的发生,叫做"伏气为病"。
经行感冒的病变部位,主要在鼻、咽喉及皮毛。鼻为肺之外窍,咽喉为肺气出入之通路,皮毛为肺所主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说:"风邪袭人,不论何处感受,必内归于肺。"因此,无论风寒或风热之邪,都会首先犯肺,从而出现肺失宣发,气道不利,以及卫气郁遏,营卫失和的病理变化,并出现种种感冒症状。
经行感冒的治疗原则基本与内科相同,但毕竟是经行期间,因而也还要考虑到经行血虚、卫气不固的病理特点。一般可按风寒、风热两种证型予以辨证施治。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