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间期出血:真是“血”上加“霜”

月经一来,女性们为接待它本来已经够烦的了,如果再碰上月经间期出血,那无异于是“血”上加“霜”,一个月多半时间都要去打理“大姨妈”带来的问题。

那么,为什么会有经间期出血呢?经间期出血说的是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的类似月经般的出血。本病好发于育龄期的妇女中,也可见于年轻尚未婚育的女性。月经规则的,一般出现于月经周期的第13-16天,若是偶尔出现一两次,或出血只有一两天,且出血量少,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,血色淡红,一般无须特殊治疗,因为这可能是生活过度紧张、压力过大,或生活作息突然改变造成的。而服用避孕药或含有荷尔蒙成分的药物,也可能造成非经期的子宫出血。但是,如果是反复出血,出血量多,天数延长者就不能掉以轻心了。

 

西医将经间期出血称作排卵期出血,属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类型。认为其是因为孕激素分泌不足,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运转,从而引起子宫出血的。或应用性激素方法不当,如时用时停,量忽多忽少,干扰了体内的雌激素、孕激素的正常水平,引起撤退性出血。临床检查可测量基础体温,一般在体温高低交替时出血,体温升高后停止。

 

西医在治疗本病时常以止血、调节内分泌激素为主。但是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很大,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出血较多者,可用维生素K4止血,每次4毫克,1天3次口服。

 

中医认为经间期出血的发生机理为妇女在停经期间元精充实,阳气内动,加以肾阴不足,湿热内蕴或淤血内留等因素,从而引起阴道出血。运用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有较好的效果,而且不存在西药的副作用。

 

肾阴虚经间期出血表现为经间期出血量少,或稍多,色红,无血块,腹不痛,伴有头昏腰疾,夜寐不熟,尿黄,舌红等症,可用熟地黄150克,南粳米50克,冰糖适量。将熟地洗净,捣烂后和南粳米、冰糖放入砂锅内,加水煮成稀粥,每天2-3次,温服。

 

湿热经间期出血表现为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,色红质黏腻,无血块,或如白带、赤带,伴有神疲乏力,胸闷烦躁,纳食较差,小便短赤,平时带下多,质黏腻,舌苔黄白腻等症。可用绿豆50克,薏米30克,猪大肠250克。将大肠洗净,绿豆、薏米浸泡洗净,装入肠内加水少量,两端扎紧,入瓦罐内加水煮熟烂,每天1剂,连服7-8天。

 

血淤所致经间期出血表现为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,色紫黑或有血块,伴有小腹两侧胀痛或刺痛,胸闷烦躁,舌有紫点等症。可用紫珠菜200克(干品减半),鸡蛋四个,将紫珠菜洗净,与鸡蛋同放入瓦锅内加水煎煮,待蛋熟去皮,再煮几小时,使蛋色变黑。每次服鸡蛋一个,每天2次,连用100个为一疗程。

 

一般来讲,经间期出血比较容易治疗。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,避免大怒、劳累、过于紧张;饮食以素淡为主,忌食辛辣、酒类、冷食等刺激性食品,月经期间保持外阴清洁,禁止性生活。做到这些,就能有效防止经间期出血的发生。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月经 月经出血原因 治疗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