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稀发临床表现的治疗
月经稀发是指月经周期后延,超过35天以上者。本病可发生于有排卵性月经周期,也可发生于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中。发于前者;多因甲状腺功能不足,新陈代谢过低,卵泡发育成熟时间延长,而致卵巢不能按时排卵;发于后者,则因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功能失调,排卵功能受到抑制,卵泡发育不良,而出现周期延后的无排’卵性月经。中医称本病为“月经后期”、 “月经错后”、“经水过期”、“经迟”。
[临床表现]
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,甚至40-50天一行,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。
[治疗]
1、西医药治疗
(1)甲状腺素片0.03g/日,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者。
(2)克罗米酚或三苯氧胺,以促排卵。
(3)人工周期: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已烯雌酚,0.5mg/日,连用20天,于第18天加用黄体酮肌注,20mg/日,连用3天。一般连用3周期。或用倍美力,0.3—0.625mg/日,代替己烯雌酚。
2.中医药治疗
(1)气血虚弱:月经后错,量少、色淡、质稀,头晕心慌,倦怠乏力,纳呆,面色不华,舌质淡、苔薄白,脉细弱。 治法:益气养血调经。 方药:党参、炙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熟地、白芍、当归各15克,川芎10克,陈皮6克。 中成药:八珍益母丸。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查看更多:
月经稀发临床表现的治疗